普通会员

bob88综合体育

bob88综合体育主营产品有:变压器,R型变压器,CD型变压器,EI型变压器,ED型变压器,SD型三相变...

产品分类
bob手机APP下载
  • 联系人:市场部
  • 电话:0577 83209855
  • 【联系请说明来自电力设备网】

bob88综合体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bob88综合体育:专业解密|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分类: 浏览次数:194产品中心 
来源: BOB手机客户端登录入口
作者: bob手机APP下载
价格: 面议
库存: 很多
供货总量: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22-07-10 04:54:21
  询价


上一篇:一次电流和二次电流的定义及计算 下一篇:什么是R型整流变压器日常我们用他来做什么?
详细信息

  泉州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是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学院,学院现有物理学(师范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通信工程(闽台合作)、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7个本科专业,教学班 28个,在校学生1125人(含留学生);学院还承担全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

  学院现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3人,教授级高级实验师2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26人;学院现有国家高端人才特聘专家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6人,东方学者特聘教授1人、桐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5人。

  学院荣获“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创先争优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泉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泉州市五一先锋号”“泉州市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荣誉称号;入选福建省首批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泉州市首批人才工作直接联系点;获批泉州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被评为“福建省高校优秀重点实验室”、“先进微纳光子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入选福建省重点实验室;“超精密光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入选福建省协同创新中心;电子信息遴选为省级硕士学位培育点;“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培育中心。光学工程学科列为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入选福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获得第七届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大学物理实验》获评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通信原理》获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天线技术》《高频电子线路》《EDA技术》获省级线下一流课程;《台风环境下柔性直流互联电网的孤岛频率稳定性能评估虚拟仿真教学实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变压器差动保护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获评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2015以来学院共获批126项国家、省部、市厅级、校级项目,其中国家自然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67项,市厅级课题39项,校级15项,横向项目50项,共获资助金额4872万元,其中纵向项目2862万元,横向项目2010万元。2015年以来,教师共发表论文254篇,被SCI/EI收录120篇,其中论文获得第十二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学院教师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得泉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泉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专利94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著作权25项,著作成果1项。

  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铜奖1项、职业赛道银奖1项;获得“互联网+”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创意组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获得“互联网+”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应用技术型本科组金奖1项,银奖1项。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荣获国家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组织奖1项;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荣获国家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10项、省二等奖26项、省三等奖35项;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在首届福建省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中获一等奖;参加省大学生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3项;参加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赛)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近年来,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地方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加强。学院致力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素质全面、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历届毕业生以良好的道德修养、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优异的实践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

  物理学(师范)专业源自1958年泉州大学师范学院物理系物理专业;2000年,物理系开始招收物理(师范类)本科生。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年招生50-60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94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扎根福建、面向全国,培养思想政治坚定、专业知识牢固、综合知识全面、教学能力突出、能够持续发展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经过物理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预计五年后能够成为初高中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

  核心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计算物理基础,物理教学法。

  就业方向:从事电子信息、光伏技术等企业,考取硕士研究生,在学业上继续深造。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2003 年获批为本科专业, 2015 年获批硕士点立项培育点, 2018 年通过 IEET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9 年入选福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面向全国招生。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 具有道德文化素养、 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掌握必备的数学、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 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 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身心健康, 可从事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系统、 设备和器件的研究、 设计、 开发、 制造、 应用、 维护、 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计算机语言(C 语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信号与系统、 高频电路、 单片机原理、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 信息技术基础、 通信原理。

  就业方向:学⽣毕业后,可在电⼦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产品的⽣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 作;⾯向电⼦产品与设备的⽣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 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 应⽤及维修技术⼯作;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及维护管理⼯作。

  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通信工程本科专业”,2008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专业,2015年获批硕士点立项培育点和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获批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2022年入选福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是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专业群核心专业。专业一向秉承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与多家境内外知名高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与多家业界知名企业生多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信息通信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从事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中系统、设备和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48学时)、模拟电子线学时)、数字电子线学时)、高频电子线学时)、信息论与编码技术(48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4学时)、通信原理(6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8学时)、移动通信(48学时)。

  就业方向:学⽣毕业后,可在信息通信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信息通信产品与系统的⽣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作;⾯向信息通信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信息通信产品、设备与系统的装配、调试、检测、应⽤及维修技术⼯作;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信息通信产品、设备与系统等的安全运⾏及维护管理⼯作。

  培养目标: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通信工程本科专业”,2008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专业,2015年获批硕士点立项培育点和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获批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2022年入选福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是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专业群核心专业。专业一向秉承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与多家境内外知名高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与多家业界知名企业生多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专业培养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国际化视野的高级信息通信工程应用型人才。能在两岸信息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也为继续深造或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是电气、电子信息与控制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为适应工业生产过程及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技术快速发展,满足智能制造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泉州师范学院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2017年9月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科学、工程与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意识和“敢拼能赢”精神,掌握必备的数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在工业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供电技术等智能制造领域,从事系统、设备和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运维、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自动控制原理、智能控制技术、现代电气与PLC控制、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和管理的自动控制、电气设备的系统控制和运行维护,也可从事新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微电网技术、电机与运动控制、电动汽车、电源与电力电子装置、电能存储与网络智能优化调度等方面装置研发、系统集成与维护等工作,学生还可以考研继续深造。

  光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全世界的光电子产业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谁在光电子产业方面取得主动权,谁就将在21世纪的尖端科技较量中夺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于2012年由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五个专业合并而成,是光学、光电子、微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专业,涉及光通信、光传感、光成像、光存储、半导体芯片加工检测、光电照明显示、激光技术、太阳能光伏、生物光子学及医疗、国防及武器装备等广阔的领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光电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光学元器件及系统设计、光电系统与信息处理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从事光电器件、光电设备和光电系统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应用光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纤通信基础,照明工程,光学设计CAD,光学零件加工技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金工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应用光学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光通信器件制造,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实验,工程光学实验,激光与光通信实验,光学测量,光电检测技术实验。

  就业方向:从事光电器件、光电设备和光电系统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随着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作为制造业基础和支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和重要。为适应智能制造创新型机械高端人才培养需要,泉州师范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2018年9月面向全国招生。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科学、工程与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意识和“敢拼能赢”精神,掌握必备的高等数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在机械设计制造等智能制造领域,从事系统、设备和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运维、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工电子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动、机电系统与PLC控制、机电传动与控制。

  福建省高校优秀重点实验室——泉州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功能材料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它以省级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为依托学科,针对泉州市产业群的光电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现状,进行信息材料和器件等相关学科的前沿应用基础及技术研究,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硬件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该实验室立项建设以来,共投入1400余万元,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建设和完善重点实验室,新增面积1000m2,总面积达2186m2;同时,实验室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闽江学者教授2人、讲座教授2人;入选福建省人才计划2人,3人晋升教授,5人晋升副教授;新引进博士6人,3人攻读博士学位,形成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学术团队。该实验室在有机光电器件与显示电路、磁性材料与光伏技术、微波技术与信息处理、光子技术等方向开展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2项、市厅级项目26项,资助金额588.3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SCI收录33篇、EI收录50篇次;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项、泉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6项;2015年获泉州市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专利授权33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

  2017年6月,该实验室接受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评估,成为唯一一个地方本科高校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的实验室。今后,该实验室将再接再厉,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凝练方向,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争取再创佳绩。

  福建省先进微纳光子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9年,由廖廷俤博士担任实验室主任,欧阳钟灿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杨炳雄博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2人(博士15人),其中正高8人,副高7人,闽江学者教授1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4人。

  实验室以我国和福建省对光子技术产业的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泉州芯谷”产业群建设为契机,开展微纳光子技术与器件的关键基础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超精密微结构阵列光学技术、微纳光纤技术与器件和微纳照明技术与器件。

  开展新型微结构阵列光学阵列的原理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包括微阵列棱镜和微阵列透镜的光学设计技术、基于微纳级超精密加工的光学模具技术、量产用的工作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光学模具及产品性能的检测技术等。开展微阵列光学设计、超精密光学模具制造工艺和超精密光学测量技术的研究,形成从光学设计、光学精密加工到光学测试的一整套完整的微阵列光学元件的研究方法。特别对微棱镜阵列反光膜母模具的加工技术进行攻关,为反光膜制造企业突破模具技术的垄断局面,提升新产品的开发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助力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开展微纳光纤加工制造工艺的研究,探索微纳光纤器件在激光器和传感器中的新颖应用,解决器件封装和实用化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具前瞻性的微纳光纤生物医学传感新原理研究,重点攻关生命体征参数测量和诊断方面理论和诊疗方法,形成原创性的技术,解决微纳光纤生物医学传感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纳光纤生物医学传感新技术和诊疗方法,推动微纳光纤生物医学传感器和数字诊疗设备行业的发展。

  开展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量子点、石墨烯量子点的微纳照明器件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新型OLED照明器件的结构、界面调控等机理;适合于中小学教室健康护眼的新型微纳LED照明器件,特别是获得与自然光光谱接近的护眼LED照明器件的新原理与技术。通过光谱优化、光场调控、光耦合输出等技术手段,开发OLED、微纳LED照明器件制备的新工艺、新方法。研究基于微纳表面光学结构的新型导光板的光学设计、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实现护眼照明器件与灯具的产业应用。

  实验室拥有一整套从光电材料制备与加工、性能表征,到光子器件制作与表征、先进微结构光学器件和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设备,总价值约3000万元,包括Nanotech 650FG 超精密五轴加工机床、CCI MP白光干涉仪、PGI光学轮廓仪、LSM8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PE Lambda 950分光光度计、GO-R5000立式分布光度计、RT100A 逆反射自动检测系统、LZM-100光纤熔接平台、FSM-100P+特种光纤熔接机、AQ6378B光谱分析仪、FSR-06光纤涂覆机、SPD KM-25薄膜沉积系统,KLA-Tencor P7台阶膜厚仪、PR655亮度和光谱测试仪、ABET SUN2000太阳能模拟器、Newport电池量子效率测试系统等。

  实验室成立以来,在光学工程学科团队建设、平台建设、科研与教学工作、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实验室为泉州市光电产业转型升级、石狮市与惠安县光子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提供顾问咨询服务,与福建省内外光学与光电子企业开展了广泛的产学研交流与项目合作,先后与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新力元反光材料有限公司、福建安元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泉州依科达半导体致冷科技有限公司、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硅光通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慧芯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新加坡Nextan Pte Ltd公司等十几家光电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获在研协议横向项目经费1356万元;实验室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发改委技术专项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等项目经费818万元。迄今为止,实验室共获各种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签约经费2175万元;在J. of Lightwave Technology,Opt Express,Appl Opt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4篇,Editor’s Pick1篇;申请或授权专利40余件。

  实验室十分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内知名研究单位开展科研合作,承办了“泉州光子技术产业发展专家论坛”等多次会议。

  超精密光学工程技术是美、欧、日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的科学技术前沿,将对未来先进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通讯与信息技术、国防与国家安全、能源、健康与医疗等领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9年泉州师院获批“福建省超精密光学工程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和“福建省先进微纳光子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级科研平台。前者侧重应用基础,后者面向工程应用。

  福建省超精密光学工程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初步组建了一支由二十多名教授、博士、工程师组成的以光学与光电子工程技术与应用为主的科研与教学团队。创新中心还联合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云南北方驰宏光电有限公司、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普瑞森超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福建中科光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安元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业协同攻克超精密光学工程技术领域的难题。

  创新中心以服务泉州乃至福建和区域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与应用重大需求为导引,以关键共性技术突破、重要装备开发及人才培养等为重点,以“泉州芯谷”产业群建设为契机,瞄准超精密光学工程技术与应用研究的国际前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棱镜反光膜超精密光学模具关键技术、微结构光学防伪标签功能薄膜技术、激光投影显示用自由曲面光学元件加工技术、高性能光学非球面成像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超精密光学加工装备技术与应用、微纳光纤传感器件的精密加工技术等。

  创新中心拥有先进的超精密光学加工与检测设备,总价值3000万元左右,包括美国莫尔公司的Nanotech 650FG 超精密五轴加工机床,加工的元件面型精度≤0.15μm,表面粗糙度≤3.0nm,是超精密加工必不可少的研发设备;CCI MP白光干涉仪、PGI光学轮廓仪、LSM8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PE Lambda 950分光光度计、G100激光干涉仪、VMC432全自动影像测量仪、RoadVista 932手持式多角度逆反射系数测量仪、RT100A 逆反射自动检测系统等精密光学测量设备。

  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在光学工程学科团队建设、平台建设、科研与教学工作、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迄今为止,创新中心获各种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签约经费达2175万元。创新中心为泉州市光电产业转型升级、石狮市与惠安县光子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提供顾问咨询服务,与福建省内外光学与光电子企业开展了广泛的产学研交流与项目合作,先后与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新力元反光材料有限公司、福建安元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硅光通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泉州依科达半导体致冷科技有限公司、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新加坡Nextan Pte Ltd公司等十几家光电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获在研协议横向项目经费1356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发改委技术专项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以及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等项目经费818万元。

  创新中心将坚持“聚焦需求、聚焦产业、聚焦应用、聚焦特色、聚焦服务”的理念,通过创新平台培养光学与光电子工程领域的创新创业型高层次人才,以满足地方产业的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中心将致力于福建省光学与光电子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进一步推进泉州市乃至福建省光子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积极对接“泉州芯谷”计划,为泉州光电企业转型升级搭建产学研结合的一体化平台,在技术创新、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泉州师范学院光子技术研究中心由泉州师范学院廖廷俤博士和陈智浩博士领衔组建,于2016年3月启动,2016年9月正式成立。泉州师范学院为中心提供了近3000万元的启动资金。中心主任廖廷俤教授系牛津大学光电子学博士,曾任厦门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光学工程首席科学家。根据学校转型发展和对接泉州市及省内外光电子产业的需要,光子技术研究中心设置了超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室、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室、光电检测技术与仪器研究室、微纳光子技术与器件研究室等四个研究室,研究方向包括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微结构光学功能薄膜技术、光纤传感器技术、机器视觉与光学自动检测、光电智能穿戴器材、微纳光电子器件技术、中红外光纤激光器技术、汽车光学与电子信息技术、光电传感器与智能制造等。2019年,光子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福建省先进微纳光子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超精密光学工程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

  光子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依托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工作,在光学工程学科团队建设、平台建设、科研与教学工作、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迄今为止,光子技术研究中心获各种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签约经费达2180万元。中心为泉州市光电产业转型升级、石狮市与惠安县光子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提供顾问咨询服务,与福建省内外光学与光电子企业开展了广泛的产学研交流与项目合作,先后与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新力元反光材料有限公司、福建安元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泉州依科达半导体致冷科技有限公司、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硅光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新加坡Nextan Pte Ltd公司等十几家光电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获在研协议横向项目经费1356 万元;中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发改委技术专项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等项目经费838万元;光子技术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主题为“光子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福建省第27次鼓岭科学会议、福建省光学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泉州光电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泉州光子技术产业发展专家论坛”、“2020年福建省微纳先进光子技术与器件学术论坛”等。

  光子技术研究中心将坚持“聚焦需求、聚焦产业、聚焦应用、聚焦特色、聚焦服务”的理念, 通过高校平台培养光学与光电子工程领域的创新创业型高层次人才,以满足地方产业的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中心将致力于福建省光学与光电子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进一步推进泉州市乃至福建省光子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积极对接“泉州芯谷”计划,为泉州光电企业转型升级搭建产学研结合的一体化平台,在技术创新、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泉州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是在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和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由泉州师范学院和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联合共建的泉州市首个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校校合作、开放共享的公共实训基地。目前,基地拥有实训场所4000多平方米,实训工位400多个,投入5100多万元用于先进仪器设备购置。建有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3D打印综合实训中心、数字化设计制造实训中心,柔性制造加工实训中心和数字化工厂实训中心等五个实训中心。可提供实习实训、师资培训、技能竞赛、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等多种公共服务。基地突出产学研合作协调发展模式,着力打造“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省市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为加快“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提质扩面和全面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杨惠山,吉林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2007年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院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8年泉州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凝聚态物理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和校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带头人,信息功能材料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电源学会理事、泉州市物理学会理事长。应邀担任《Energy》、《Optical Expres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Optical Letter》、《Organic Electronics》、《Journal of Luminescence》等国际性学术期刊审稿人。

  从事面向显示和新型照明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和钙钛矿探测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研究。主持完成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福建省教育厅项目3项,泉州市科技局项目4项,参与973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研究。在J. Phys. Chem. Lett.、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Optics Letters、Organic Electronics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九十多篇,其中被SCI收录30、EI收录40。荣获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四)。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两次,第五届和第八届泉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4次荣获校科研优秀奖,多次科研成果奖。泉州市优秀教师、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优秀组织工作者、泉州市优秀校外兼职科技副校长。

  吴丽双,教授级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激光技术与光电器件的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华东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物理学会理事会理事,福建省《中学理科园地》编委。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泉州市科技局项目2项,参与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泉州市科技项目等研究10项,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其中有十几篇被SCI、Ei收录,三篇在全国一级学会主办期刊发表。多次获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会积极分子。荣获教学竞赛二等奖、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获第九届泉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苏子生,男,1981年10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泉州师范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桐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于吉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9年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至2007年任香港城市大学超金刚与薄膜研究中心研究助理,2009至2017年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15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17年至今任泉州师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有机光电材料和器件,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有机太阳能电池、机光探测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等其它项目10余项,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Phys. Chem. Lett.、Appl. Phys. Lett.等高水平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H指数25,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人才、泉州市桐江学者特聘教授。

  王锋,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生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内存DRAM技术研发、自旋电子学材料与应用器件研发等;2014年入选“福建省新世纪高校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17年第二批入选泉州市高层次人才;2013年入选“泉州市优秀人才培养项目”;2004年获评泉州市优秀教师。2020年担任福建省产业领军团队顾问专家;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2005年-2008年担任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12年-2015年担任福建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常务理事;2015-2020年担任福建省自然辩证法学术会理事;担任欧洲《Physica B》(SCI收录)、《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等国际性学术期刊审稿人。与芬兰奥卢大学、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台湾淡江大学等均有学术合作,作为福州大学、华侨大学、芬兰奥卢大学研究生导师,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承担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厅A类项目2项,泉州市科技重点项目4项;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陈木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光场调控、图像处理研究;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泉州市高层次人才;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其中SCI收录4篇;主持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技项目2项,市科技项目3项;完成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2项,主要参与发明专利1项;担任OpticsExpress、Opticsletter、Appliedoptics、Opticscommunication等期刊审稿人。

  蔡植善,教授,硕士生导师,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泉州市信息产业协会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指导学生竞赛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3项;主持完成3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近年来发表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

  余燕忠,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泉州师范学院清源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术带头人;泉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美国光学学会会员;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rogressinElectromagneticResearch、AppliedOptics、OpticsExpress审稿人;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厅级课题;已发表英文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16篇次,EI收录33篇次,ISTP收录7篇次;授权实用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

  潘玉灼,硕士,教授级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功率电子与嵌入式系统研究、模拟电子技术与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2018年获评泉州市四级高层次人才,2021年获评泉州师范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目前在研课题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融合载波宽禁带功率器件数字化电源研究与应”;泉州市科技局人才项目,“宽禁带功率器件驱动优化与应用研究”。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发表文章近10篇,其中获SCI收录4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3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比赛和双创项目获奖近十项,其中获省互联网+大赛金牌2项,国家级学生双创项目2项。

  胡宝法,工学博士,讲师。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厦门大学攻读并获得无线电物理硕士学位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博士学位。曾在广州精信仪表电器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泉州分公司工作。主要从事电磁场、微波天线、MEMS传感技术及微器件的研究。主要参与的项目包括: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研究所项目《SJK105-9A磁悬浮动量轮位移传感器》;2、国防科技大学磁悬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一体化间隙及加速度传感器及测试台》;3、福建星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北斗系列天线、国家军委总装备部装备中心《长寿命高精度高温传感器的研究》;5、杭州能工科技有限公司《红外湿度传感器及其MEMS核心传感芯片的研发》;6、福建省科技厅《无线无源的声表面波胎压监测传感器的研发》。获授权5项国家发明专利,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发表论文5篇。主要担任《电路(含实验)》、《电工学(含实验)》、《工程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含实验)》、《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刘孝锋,博士,副教授,机电系主任,泉州市高层次人才。2004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6年4月至10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在《机械工程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论文4篇,获授权和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1项,获第十一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现主持福建省科技厅引导项目1项,泉州市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主持完成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与完成企业横向科研项目2项。指导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篇、授权专利1项。从事计算机测控技术、预测控制和智能控制方面的研究。主要讲授《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和《机器视觉技术与应用》等本科生课程。

  艾武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数控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电机专业,1989年获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电测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获香港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智能控制方向的博士学位。曾任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助理。2019年2月至今特聘为泉州师范学院物信学院教授。

  褚若波,博士,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福建赛区测评专家、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福建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评审专家。2014年06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材料物理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6年06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材料工程专业,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2021年12月毕业于华侨大学,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在《电网技术》、《传感技术学报》、《HOLM》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或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5篇。主要从事交、直流电弧故障诊断研究与技术集成、非标力传感器设计制造和非稳态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开发等研究。担任《液压与气动》、《现代机械装备制造及自动化》、《电工电子学》、《MATLAB程序设计》等课程教学工作。

  宋金玲,教授,海西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高端人才,泉州市政府高端装备专家组成员,国家创新基金评审专家,省市项目评审入库专家。1985年7月毕业于佳木斯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同年就业于佳木斯大学机电系。198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力系进修学习,1992年在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参加生产实践培训,1997年晋升副教授,2002年晋升教授。2005年11月至今在泉州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任教。发表自然科学研究论文30多篇,其中EI检索18篇,编写并正式出版教材等6部;主持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2项,主持泉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4项,参加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福建省重点项目2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人)1项,奖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佳木斯大学教学成果奖等8项,获泉州师范学院科研优秀奖1次,科研成果奖7次,科研项目奖2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智能化高端制造装备结构优化,特异机构设计,机器人手腕与末端执行器设计。主讲《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材料力学》、《机械制图》、《工业机器人实践》、《机械工程测绘》、《大学物理(含实验)》等。

胶南人才网 遵化人才网 电力人才网